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1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林业   114篇
农学   564篇
基础科学   35篇
  94篇
综合类   689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228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谷子抽穗时间的适应性表现是广适性新品种选育的基础,分析抽穗时间关键基因的遗传变异和单倍型效应,为品种适应性改良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定位谷子抽穗时间关键基因SiTOC1,利用多组学数据库(multi-omics database for Setaria italica,MDSi)提供的SiTOC1数字表达量,分析SiTOC1的组织时空表达特性,并利用原生质体对SiTOC1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采用qRT-PCR在短日(10 h光照/14 h黑暗)条件下进行SiTOC1 24 h节律表达模式分析。利用有代表性的99份谷子品种,分析SiTOC1编码区和启动子区的遗传多态性、单倍型以及转录水平,并对单倍型与抽穗时间的关系进行鉴定。【结果】在第1染色体物理位置31 456 761 bp处鉴定到了一个显著的关联信号,与抽穗时间紧密相关,该位点附近存在一个拟南芥抽穗期TOC1的同源基因SiTOC1SiTOC1在光周期响应组织(根、茎、叶等)中高表达,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在傍晚表达量上调,呈现出24 h节律性表达模式。SiTOC1在不同谷子品种中存在丰富的多态性,但REC和CCT结构域高度保守。SiTOC1编码区2种主要单倍型H-2和H-6分别与启动子单倍型Hp-591C和Hp-591A共分离,其中,启动子单倍型Hp-591C较Hp-591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了约2.5倍(P=0.014),并且该单倍型在三亚市、长治市和乌鲁木齐市3个环境下的抽穗时间分别平均延迟9、11和12 d。【结论】SiTOC1启动子区第591 bp处的SNP是引起抽穗时间差异的主效位点,单倍型Hp-591A较Hp-591C早熟,可作为主效单倍型用于分子育种选择。  相似文献   
72.
以黄土区典型土坎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筛选25种草本优势种,采用方差比率法,结合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分析25个草本优势种的种间关系,为重力侵蚀治理、固沟保塬的植物配置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1)方差比率法的检验结果表明,25个草本优势种总体上种间关系呈现显著正关联;2)χ2检验结果表明,正关联种对数(163)高于负关联种对数(135),且显著关联的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6.67%;3)大部分种对间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都不高,种对间的相关性较弱,联结关系松散,群落仍处于长期的发展过程中;4)根据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25个优势种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73.
植物代谢物是人类食物和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内代谢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代谢物合成和调控机制的一门新兴学科。基于代谢组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metabolome-base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mGWAS)是将代谢组数据作为表型,与基因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的一种方法。概述了近几年利用mGWAS技术在植物代谢调控网络研究、初生和次生代谢物的形成机制、代谢物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中的作用,同时综述了mGWAS在代谢物相关候选基因的定位和调控营养、品质相关代谢通路的挖掘,为深入了解植物代谢物合成调控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杂色鲍与盘鲍种间杂交受精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卵子排放后的时间、精子排放后的时间、授精精子浓度、胰蛋白酶、钙离子、pH和水温等因子对杂色鲍(Haiotisdiversicolor,以下简称S)与盘鲍(H.discus discu,以下简称J)种间杂交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子排放后的时间和授精精子浓度是影响杂交受精率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与自繁组合相比,正反杂交受精率均较低且下降速度快得多。水温21.5℃时,两亲本自繁对照组中,卵子排放1 h对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而SJ杂交,卵子排放时间2 min时,受精率为55.9%±8.1%,4.7 min时受精率已下降了50%;JS杂交,卵子排放时间为4 min时,受精率为31.5%±9.7%,10 min时受精率下降至4 min时的29.1%。相比之下,精子排放时间对杂交受精率的影响小得多,3 h内对正反交杂交受精率没有显著影响。杂交适宜精子浓度约为母本自繁的100倍,其中SJ杂交适宜授精精子浓度为6.0×106~2.4×107mL-1,JS杂交适宜授精精子浓度为3.8×107~7.5×107mL-1。水温对于杂交受精率也有影响,短时间内将水温控制在26~29℃可以得到较高受精率。其他实验因素,如添加胰蛋白酶、Ca2+或改变授精体系pH对杂交受精率均无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75.
近年来海洋渔业面临资源衰退、渔场减少、因渔民众多而监管成本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从交易成本的视觉对渔民协会在实现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以江苏海安县老坝港镇捕捞协会为对象,对理论推演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老坝港捕捞渔民协会的成立,一方面能够在保证转业者福利不低于捕捞业的情况下,协助转业者寻找替代性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降低捕捞业的劳动力人数,减轻对渔业资源的压力;另一方面能使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政府和渔民的交易成本,有利于促进海洋捕捞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6.
兽医协会早已有之,界定各国兽医协会历史比较困难。兽医协会一般均从兽医学会分立或隶属于兽医学会。兽医协会以会员利益为主体,服务于兽医行业,保护动物福利和健康。协会多由委员会及下属理事会构成。理事会是协会运作的主体,分设各职能分会、部门或机构。协会会员多需要经过正式的学术教育,且通过国家或地方兽医资格考试,有些国家还要求会员是注册兽医。兽医资格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多数国家只需要通过理论考试,有些国家还需要通过临床技能考试。欧美国家还设有专科考试。  相似文献   
77.
The effects of kin and familiarity on interactions between fish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Fish have been shown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individuals on very general bases such as species, body length and colour. More recently, evidence has been accumulating from a number of species that relatedness and familiarity may be extremely important in mediating a range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 fish.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fish are able to recognize kin and/or familiars, and that this ability potentially conveys significant benefits, including increased inclusive fitness, reduced inbreeding costs, reduced competition and enhanced antipredator behaviour. Here, we review the literature and consider future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s for this research.  相似文献   
78.
79.
80.
Beneficial root-associated rhizospheric microbes play a key role in maintaining host plant growth and can potentially allow drought-resilient crop production.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of root-associated microbes mainly depends on soil type, plant genotype, and soil moisture. However, drought is the most devastating environmental stress that strongly reduces soil biota and can restrict plant growth and yield.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ed our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drought and microbial response traits. Additionally, we highlighted the role of beneficial microbes and plant-derived metabolites in alleviating drought stress and improving crop growth. We proposed that future research might focus on evaluating the dynamics of root-beneficial microbes under field drought conditions. The integrative use of ecology, microbial, and molecular approaches may serve as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produce more drought-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 cro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